在航天航空工业、军工业、汽车、电子产品、医疗器械、消费品等诸多领域都可以看到MIM技术的身影。MIM工艺将设计的灵活性与金属的高强度相结合,在精密结构零部件的制造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。
MIM零部件生产流程分为四步:混合、成型、脱脂和烧结,再根据产品的特性决定是否要进行表面处理。
表面处理是在基体材料表面上人工形成一层与基体的机械、物理和化学性能不同的表层的工艺方法。其目的是满足产品的耐蚀性、耐磨性、装饰或其他特种功能要求。
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有以下几种:
一、抛光处理
利用机械、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,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,以获得光亮、平整表面。
二、PVD处理
PVD是英文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的缩写,中文意思是“物理气相沉积”,是指在真空条件下,用物理的方法使材料沉积在被镀工件上的薄膜制备技术。
它的作用是可以使某些有特殊性能(强度高、耐磨性、散热性、耐腐性等)的微粒喷涂在性能较低的母体上,使得母体具有更好的性能。
三、电镀处理
利用电解将金属膜附着到金属或其他材料的表面上。电镀可以防止金属氧化(例如生锈),提高耐磨性,导电性,反射率,耐腐蚀性(硫酸铜等)并增强美观性。
四、发黑处理
使金属表面产生一层氧化膜,以隔绝空气,达到防锈目的,是很常用的一种化学处理手段。外观要求不高时可以采用发黑处理。
五、磷化处理
通过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膜。
磷化的目的主要是:
1)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,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;
2)用于涂漆前打底,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。
六、喷涂处理
借助于压力或离心力,通过喷枪或碟式雾化器,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,施涂于被涂物表面。
总结:
1)抛光、磷化主要是预处理,为其他后处理做准备;
2)电镀、PVD是应用较多的两类处理技术;
3)发黑和喷涂会对制品表面会有较大的改变,更适合于大型工件。